打開記憶,重溫經(jīng)典。喜歡老電影的朋友們,更多精彩內(nèi)容,請關(guān)注微信公眾號:DJ雅清

前段時間,分別看了國產(chǎn)科幻片《流浪地球2》和國產(chǎn)科幻劇《三體》。
令人驚嘆的是,短短幾十年時間,我國科幻影視劇的發(fā)展,便已達到了世界領(lǐng)先水平。
電影《流浪地球2》,無論是CG技術(shù)所呈現(xiàn)的恢弘場面,還是故事主題所表達的宏大格局,也無論是逼真細節(jié)的展現(xiàn),還是濃烈情感的表達,它都稱得上是中國式科幻美學的巔峰之作。

它與所謂的眾多好萊塢大片相比,不僅毫不遜色,而且在想象力表達方面所帶來的視覺震撼,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電視劇《三體》,通過對原著的高度還原,通過充滿想象力的畫面,為觀眾展現(xiàn)了“未來現(xiàn)實”的更多可能性。它也無論是從劇情編排,還是懸念設(shè)置,還是場景構(gòu)建,還是演員表演,也都達到了世界領(lǐng)先水平。

目前,這兩部作品,《流浪地球2》豆瓣評分8.2,《三體》豆瓣評分8.5,這對于“見多識廣”的影迷劇迷來說,當然都已是很不錯的分數(shù)。

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兩部作品的評分,還有可能會增加。
然而如果讓時光倒回到1980年,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那時我國對科幻類影視作品的呈現(xiàn),還處于一片荒漠的狀態(tài)。
這一年,一部由張鴻眉執(zhí)導,喬奇、凌之浩、喬榛、邱岳峰、馬軍勤等主演的《珊瑚島上的死光》,才終于填補了我國科幻題材電影的空白。

可是這部電影,無論從制作水準,還是從科幻電影的完成度來看,都難以被稱之為“經(jīng)典”。套路化的情節(jié),山寨化的科幻場景呈現(xiàn),充滿bug的細節(jié),都使它顯得有些不倫不類。
同一年,我們更多的人,都被另一部美國科幻電視劇所深深吸引了。
它就是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。

它與《珊瑚島上的死光》最大的不同,就是劇情設(shè)置更為嚴謹,細節(jié)呈現(xiàn)也更加接近科學事業(yè)的實際情況,同時懸疑感更強,很能抓牢觀眾的眼球。
盡管它的制作,同樣粗拙,但卻達到了萬人空巷的效果。
1979年,中美正式建交。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。
除了中國的許多優(yōu)秀文藝作品被介紹到美國之外,美國的一些影視劇,也被引進到了中國。
1980年年初,由中央電視臺譯制的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在每周四晚8點準時與觀眾見面。

這部劇一播出,便引發(fā)收視狂潮。
當時,電視機還并未普及到中國的千家萬戶。因此在每周四晚大家匯聚在有電視機的家庭,收看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,便成為一大盛景。
其實以現(xiàn)在的眼光看,這部劇同樣存在著特效簡單、場景粗糙、臺詞生硬等問題,充其量只能算是二三流的土味美國科幻劇。

它于1977年由美國NBC出品,其實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科幻故事——伊麗莎白博士等人為了挽救海底生物麥克·哈里斯,開始探索深藍色的大海。
雖然它被披上了“科幻劇”的外衣,但實際上其中的“高科技”影子卻少之又少,所以于1977年在美國播出時,并未引起太大反響。
然而它被引進中國后,作為我們所看到的第一部美劇,它卻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內(nèi)心震撼和視覺沖擊力。直到現(xiàn)在,它在豆瓣的評分都是8.4分。

我想其中的原因,大概有如下五點。
一是當時我們的物質(zhì)生活和精神食糧都無比匱乏,而這部劇的播出,刷新了我們的許多認知。
劇中出現(xiàn)的許多聞所未聞的東西,都令我們倍感新奇。
比如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手上有蹼的人?

比如伊莉沙白·瑪麗博士所駕駛的潛艇怎么就能游弋在大西洋海底?
還有那個叫麥克·哈里斯的“怪人”,為啥總戴著一副墨鏡(我們又稱之為“蛤蟆鏡”)?

而劇中人物所戴的電子表又是什么玩意兒?
另外,美國人所穿的西裝、夾克、風衣,還有他們所留的發(fā)型,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開的小汽車,還有劇中所出現(xiàn)的電子樂等,都令我們增長了見識。

話說這部劇當時所產(chǎn)生的影響,直接反映到了我們?nèi)蘸蟮纳钪小?/p>
我相信大家都還記得,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,在中國年輕人中,一度瘋狂流行著戴蛤蟆鏡(還必須得留著上面的商標)、穿喇叭褲、留大鬢角的奇怪造型。

電子表在南方的廣州更是賣到斷貨。
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曾出現(xiàn)的飛碟,也迅速成為了一項全民娛樂活動。
而這些,都是一些聰明的商人,從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發(fā)現(xiàn)了商機,繼而利用大家追求時髦的心里,通過售賣蛤蟆鏡、電子表、飛碟等,一夜暴富。
二是這部劇,相比其他美國影視作品,顯得“保守又干凈”,很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要求。
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,雖然也有愛情的成分出現(xiàn),然而卻表現(xiàn)得非常含蓄,自始至終連接吻的鏡頭都沒有。

劇中也有出現(xiàn)一些打斗場面,但卻都是點到為止,絕不過度宣揚暴力。
三是這部劇滿足了科幻迷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,讓我們在麥克和伊麗莎白博士等人的引領(lǐng)下,進入到了充滿神秘色彩的大西洋海底世界,也讓我們領(lǐng)略到了平靜的海面下隱藏的無數(shù)未知和可能。

四是這部劇節(jié)奏輕快,演員們的表演真實自然。
我想大家至今一定都還記得扮演麥克·哈里斯的帕特里克·杜菲,他在海中自由潛行的瀟灑姿勢,也一定難忘扮演伊麗莎白博士的貝琳達·蒙哥瑪麗,她那美麗的顏值,和沉穩(wěn)的演技。

五是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這部劇的配音,與我們當時在眾多譯制片中所聽到的配音,都不相同。不像上譯廠和長譯廠的配音演員那么字正腔圓,但卻別具特色。
原來,這部劇的配音,是由當時的香港演員所擔任的,難怪聽起來充滿“濃濃的港味”。
那么,如今46年的時間過去了,大家對這部劇,還保存著怎樣的記憶呢?
在劇中擔任主演的演員們,近況又如何呢?
而為帕特里克·杜菲和貝琳達·蒙哥瑪麗擔任配音的毛威和王玫又有怎樣的藝術(shù)人生呢?
今天,就讓咱們通過今昔對比照的形式,再來重溫和回顧一下吧。
一、帕特里克·杜菲如今74歲,精神矍鑠

看過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的朋友,怎能忘記劇中麥克那瘦削而英俊面龐,怎能忘記他的那雙像寶石一般碧綠的眼睛,怎能忘記他那勻稱健壯的身軀,和他在海底暢游時不斷擺動的漂亮姿勢?

他的扮演者帕特里克·杜菲因此成為了中國觀眾在80年代初最為熟悉和喜愛的美國男星。
但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男主角麥克·哈里斯的扮演者,最初并不是杜菲,而是另一名著名演員。然而因為那位男星難以勝任大量的水下鏡頭,因此只好另選他人。

當時杜菲還只是一名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小演員,在《暴風》、《同病相憐》等劇中打打醬油。他之所以能獲得出演麥克的機會,得益于杜菲有一個獲得過世界潛水冠軍的姐姐。而他從小就跟著姐姐學游泳和潛水,不僅練就了一副好身板,而且還能在水中保持5分鐘不用換氣。這個本事改變了他的命運,使他終于演上了男主角,并聲名鵲起。

大家都覺得麥克在水中自由暢游的姿勢很漂亮,后來還被無數(shù)中國觀眾學以致用。然而當初很多人都認為“像魚一樣擺動身體向前游”的姿勢,是人類無法完成的動作,可是杜菲卻通過勤學苦練,圓滿完成這個類似蹼泳的經(jīng)典泳姿。

而麥克所擁有的寶石般的眼睛,實際上也是杜菲戴上涂了磷光油漆的隱形眼鏡之后的效果。但這卻害慘了杜菲,因為每次戴上之后,他的眼睛就會變得又紅又腫??墒菫榱私巧枰?,杜菲卻一直咬牙堅持。
他的付出當然得到了應(yīng)有的回報。
至少在中國,他獲得了眾多觀眾的認可。

他也因此從一名小演員,一躍成了電視明星。又接連主演了《朱門恩怨》、《愛之船》、《愛麗絲夢游仙境》、《不道德的婚姻》等影視劇。

杜菲早在1974年剛?cè)胄袝r,就已經(jīng)結(jié)婚,妻子是一名芭蕾舞演員,名叫卡琳·羅塞,比杜菲大10歲。兩人婚后生下兩個兒子,分別叫帕德拉里克和康諾,長大后也都成了演員。但他們的相貌,都不如父親那么帥氣有型,身材也不像父親那般偉岸挺拔。

杜菲和羅塞結(jié)婚后一直都很恩愛,兩人攜手走過了43年的風雨歲月,直到羅塞病逝。這對杜菲的打擊非常大。

不過后來他在親友的支持下,又結(jié)識了新女友,那就是曾參演過經(jīng)典美劇《絕望主婦》的琳達·珀兒。兩人在一起也很合拍。

帕特里克·杜菲其實一直都有堅持演戲,2021年還有在美劇《圣誕諾言》中出演一位圣誕老人的形象,演技愈發(fā)醇熟穩(wěn)健。

如今的帕特里克·杜菲已經(jīng)是一位74歲的老人了,但卻依然保持挺拔的身姿,精神矍鑠,風度翩翩。他說,如果可以,他會一直演下去,絕不辜負觀眾的期待。

而他還有一個心愿,那就是寫一部以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男主角麥克·哈里斯為主角的小說,并希望能改編成電影,由他擔任主演。我們但愿他的夢想能夠成真。
二、貝琳達·蒙哥瑪麗如今73歲,依然優(yōu)雅美麗
貝琳達·蒙哥瑪麗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出演伊麗莎白博士時年僅27歲,但演技卻非常成熟老練。

這是因為她是童星出身,8歲就開始出演電影,十幾歲就進入好萊塢,成為了電視劇中眾多少女形象的扮演者。

所以相比帕特里克·杜菲,她是美國觀眾更為熟悉的一位演員。大家都是看著她長大的。
除了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之外,貝琳達還演過一些膾炙人口的影視劇,如在警匪劇《邁阿密風云》中,她展現(xiàn)出了非常全面的演技,而在《天才小醫(yī)生》中,她又呈現(xiàn)了自己的喜劇天賦。

雖然貝琳達很小就開始演戲,但表演卻并非是她的最愛,繪畫才是。
所以當她在演藝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并實現(xiàn)了財富自由之后,她便一頭扎進了繪畫的海洋。她在這方面頗有天賦,10歲時所畫的一幅作品就曾以高價售出。

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她的畫大多色彩夸張,極具視覺沖擊力。那是因為她希望用鮮艷的色彩,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。
盡管她的很多畫都賣不出去,但她卻樂在其中。
很多人都不知道,其實貝琳達患有先天性的視力缺陷,看不清東西,但她卻憑借堅強的毅力,克服了這些障礙,把對大自然的熱愛,通過線條和色彩,展現(xiàn)出來。

如今貝琳達·蒙哥瑪麗73歲。我們從她的今昔對比照來看,雖然她現(xiàn)在臉上皺紋密布,然而目光卻依然那么溫柔和善,臉上的笑容也是那么親切自信,呈現(xiàn)出了別樣的優(yōu)雅和美麗。

而且就算是已過古稀之年,但她對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的熱情不減當年。除了不斷舉辦畫展、藝術(shù)展之外,她也會以客串的身份出現(xiàn)在一些影視作品中。比如2019年,我們就有在《電臺圣誕》這部電影中,再次看到她的出現(xiàn)。

這是一位很自律的藝術(shù)家,從藝60多年,她很愛惜自己的羽毛,從無負面新聞傳出,而且和丈夫腫瘤學家杰弗里斯蒂爾曼的婚姻,也非常幸福美滿。
是的,在我們心中,她仿佛永遠都是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笑容溫暖的伊麗莎白博士。
三、舒拔博士的扮演者已去世,為麥克配音的是一對夫妻
我想看過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的朋友,一定也不會忘記其中的“怪咖”舒拔博士吧?

他的扮演者名叫維克多·布魯諾。這是好萊塢的一位著名老演員。他另一個被大家所熟知的角色,應(yīng)該是在貝蒂·戴維斯和瓊·克勞馥聯(lián)袂主演的《蘭閨驚變》中所出演的Edwin Flagg。他的表演詼諧幽默,并憑借此角榮獲了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20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。

在生活中,維克多也是一個開心果,總能給同劇組的演員帶來歡樂和笑聲。
然而就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在中國播出后的第三年,他就去世了,年僅44歲。
而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為麥克和伊麗莎白博士擔任配音的毛威和王玫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是一對夫妻。

毛威當年在香港配音界,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輩。他早在40年代就開始從藝,合作的演員都是極負盛名的電影明星,如白楊、陶金、舒繡文、謝添等。

1960年,香港邵氏計劃將《紅樓夢》改編成黃梅調(diào)電影搬上銀幕,由樂蒂扮演林黛玉,而賈寶玉的扮演者,最初定下的人選,便是毛威。因他多次在舞臺上出演賈寶玉,神形兼?zhèn)洹5罱K因為延誤了行程,而使他錯失良機,也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,由幕前演員變成了邵氏公司配音部的主任。
但就算轉(zhuǎn)型做配音,毛威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績。香港無線電視臺所獨有的“TVB腔”就是毛威和他的同事們所創(chuàng)建出來的。

他和夫人王玫,不僅為眾多經(jīng)典影視作品擔任配音,而且還在中國以及新加坡等國家培養(yǎng)了眾多配音人才。
比如香港導演李翰祥于1983年所拍攝的《火燒圓明園》,片中為梁家輝和劉曉慶擔任配音的,就是毛威和王玫夫婦。而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中為麥克和伊麗莎白博士配音,也是兩人合作的作品。

據(jù)說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這部作品,還是由毛威推薦給中央電視臺的。
只是遺憾的是,毛威和他的夫人王玫,我們都無法查到他們的近況信息。
今天,當我們再次談起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,一方面是希望能喚起大家的溫馨記憶,另一方面,也為我國在這幾十年來所發(fā)生的巨大變化,而感到自豪。

80年代初,我們的電視熒屏曾經(jīng)被外來劇所“霸占”,幾乎是播一部,就火一部。而現(xiàn)在,制作精良的國產(chǎn)影視作品卻琳瑯滿目,目不暇接。
當年令我們驚嘆不已的美國影視劇,如今再看,也不過爾爾。
但我想,我們還是難以忘記最初看到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這部劇時的激動心情。
它似乎真正為我們打開了通往科幻劇的大門。

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。在“大開眼界”的同時,也促使我們迎頭趕上,并最終超越。
那么,在《流浪地球2》、《三體》等國產(chǎn)科幻類優(yōu)質(zhì)影視劇層出不窮的今天,各位是否還能想起40多年所看過的一部《大西洋底來的人》?是否還記得當時驚訝和激動?是否也從此就愛上了潛水,并學著麥克的樣子,在水底像魚一樣自由穿梭?是否也曾戴過蛤蟆鏡、玩過飛碟?
當熟悉的片頭曲再次響起的時候,大家的眼前又浮現(xiàn)出了怎樣的場景和畫面呢?
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(qū),與更多網(wǎng)友一同懷舊和互動吧。
文/DJ雅清編輯部:阿杰
?原創(chuàng)丨文章著作權(quán):DJ雅清(yaqngzhuli99)
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(zhuǎn)載。
更多精彩內(nèi)容,請關(guān)注微信公眾號:DJ雅清